当前位置:枫叶琴缘文苑频道古月照今尘 → 文苑正文
深情
作者:枫叶 | 时间:2009-06-29| 阅读权限:游客 | 会员币:0枫币 | 浏览字号【

深 情

中国传统爱情故事的极至表现和最圆满境界,都体现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这一句话上。“成眷属”成了中国爱情故事在结局上悲喜剧的最后判断。从《孔雀东南飞》,到《西厢记》,到《三言》中的著名短篇故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至于《红楼梦》无一不是围绕着这个主题。
在这样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男男女女,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爱情观:爱情是为婚姻服务的。爱情只是手段,婚姻才是目的。只要是良家子弟,婚前的任何男女交际,都只是不同程度的“相亲”。爱情而不能以婚姻作为结局则叫做“白搭”、“落空”或“没有结果”。
我们不得不指出,这样的恋爱观是相当功利而低俗的。恋爱只是为了谈成一桩买卖。但这样的恋爱观却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任何不为婚姻服务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受到舆论制裁的,并冠以“奸情”等恶名。
韦莲司与胡适的恋爱故事却完全不在中国人的这个老套之中,他们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模式之外,另立了“虽不成眷属,而一往情深”的典型。从1937年10月26日韦莲司写给胡适的信中,我们得知,胡适是韦莲司毕生唯一想嫁的男人,但她也清楚地知道,这个唯一想嫁的男人,永远成不了她的丈夫。然而,这个事实丝毫无碍于她对胡适终其一生的爱慕。
婚姻从不是韦莲司爱慕胡适的“前提”,而只是一个爱慕之后自然的结果。这点“前提”和“结果”的不同,最可以看出韦莲司不俗的一面。
韦莲司终身不嫁,就一定的意义来说,是坚持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理想,而不作任何妥协。她宁可孤寂地在巴贝多度过她的晚年,也不愿和一个自己并不心仪的男人厮守。她与胡适“虽不成眷属,而一往情深”的志节,是值得我们深思缅怀的。
在中国语文里,“情”字往往与“恩”、“义”两字并举,而有“恩情”与“情义”两词。中国男女成了眷属之后,年深日久,情渐淡而恩义转深,成了一个恩义有余而深情不足的局面。当然恩义都是好字,并无贬义,但由恩义所引出的一种取予和负欠的关系也是不容讳言的。许多夫妻往往在所谓“顾念恩义”的情况下,度过一辈子,厮守或有之,深情则绝无。任何一方的消失,对另一方毋宁是一种解脱。这样的夫妻关系,并不罕见。在胡适和韦莲司五十年的交往中,我们只见深情,而没有恩义的牵绊,在现有的材料中,我们看不到韦莲司有“误我一生”之类的怨叹,尤其是她晚年善待江冬秀,而在整理胡适书信上,更是做到了“死而后已”。这样的深情已远超出了恩情或情义的范畴,而达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的恋人,所做的种种,与其说是为人的,不如说是为己的。在旁人看来,也许是所谓“牺牲”或“付出”,而在当事的本人,则是甘之如饴,不做不快。
恋爱如果只是婚姻的前奏,那么结婚就是恋爱的完成,往往也就是爱情萎缩和死亡的开始。婚前的朝思暮盼,辗转反侧,到了婚后全被穿衣吃饭所取代。“成眷属”之日,也往往就是“怨偶”萌蘖之时。在韦莲司和胡适五十年的交往之中,没有穿衣吃饭的问题,因此能始终维持着高度的“罗曼蒂克”。虽然聚少离多,共处的时日极有限,但那份横憬和企盼却终其一生而不少衰。
韦莲司和胡适五十年深情之所以“不朽”,正在其“不成眷属”这一点上。若成了眷属,也无非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对夫妻,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感怀追思的呢?从这点看,不成眷属,正是两人之大幸。切莫为此唏嘘低回。
回看书莲司的一生,其实也只有一个“情”字能在时间的流逝里,闪烁着悸人的光彩。这光彩所回映的也许只是初凝眸的一刹那,也许是一次午夜的倾谈,一抹共赏的夕阳,山道上的一个黄昏,水边的一个午后……。她一生忘不了的也无非只是这些点点滴滴,琐琐碎碎,又何尝具有什么家国之痛,身世之悲呢?
《左传》里的“三不朽”,终究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看了韦莲司与胡适的这段交往之后,我们当在立德、立功、立言之外,另加“立情”一项。
少年十七八,情热如火,倏忽来,倏忽去,对情的体会往往在其强,而不在其深与久。三十以后,此身已非我有,然而此情不死,渐渐有了徐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感慨。追寻的意义已经由得与不得,转变到了追寻的本身。不停地寻索,成了灯下窗前,最快慰的心灵活动,种种的梏桎,种种的牢笼,终究制不住那颗勇于追寻的心。像一只铩羽的苍鹰,依然有翘首空际的自由,翱翔也许已成过去,但那份企盼却丝毫不减。这种情,有些残,也有些惨,但却也有它的凄美与幽艳。
老年人对“情”字铭心刻骨的体会,绝非少年人所独有。少年的情如火,如朝晖,如火山之喷涌;老年人之情如泉,如夕岚,如寒夜之星辉。强度也许减了,却更见其深与久。胡适与韦莲司的这段情,也使我想起鲁迅《野草》中的“死火”,层冰之中有一团烈火,这团火死而不死。
罗素( Bertrnd Russell)认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是以爱情来生发,而以知识来引导的(The good life is one inspired by love and guided by knowledge)。所以在他自传的首页,说到他的一生有三种极强烈而无法扼抑的感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苦难众生的悲悯。他说:爱情曾带给他一种若狂的喜悦,他往往愿意付出余生,来换取数小时这样的欢愉。爱情也减轻了寂寞所带给他无量的悲苦;在黑黯、寂寞深渊里,唯有爱情能让他看到彼岸。也唯有在爱情的世界里,才能看到圣者与诗人共同描绘的天堂。
这番话,对一个不曾恋爱过的人来说,也许觉得夸大了爱情的魔力。但只要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经验,就知道罗素的这番话,正是心中喉头欲吐而说不出的那点情。
当然,情也带给人以极大的磨难。相思的苦楚,失恋的悲痛,无一不是锥心刺骨,毕生难忘。恋爱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否定自我,将自我连根拔起,移植到对象的身上,我的存在,完全成了对象的附庸。相思最深的时候,一个人何尝还想到过自己。然而,只要真正恋爱过的人是丝毫不会为这些磨难而对爱情有任何迟疑的。
韦莲司的一生是在等待中度过的,也是在恋爱中度过的。说她不幸,固可;说她大幸,又何尝不可?


——文枫  (选自《胡适与韦莲司》,题目为编者所加)

顶一下
TAGS:深情 | 文章录入:admin | 浏览次数:读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