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 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河南“王凤雅小朋友”事件引起网络热议,本是募捐善举,然而,这次求助最终将整个家庭卷入了疑似诈骗的舆论漩涡。此前《新闻纵横》也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关注。
那么,在此事件背后,公众对网络募捐平台的监管责任提出质疑。近年来,不规范的网络募捐甚至诈捐时有发生,募捐信息作假、善款未专款专用成为主要问题。日前,有媒体实测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三大网络募捐平台,发现用假资料也能发起筹款并提现。网络筹款平台对募捐活动有多大的监管责任?平台和募捐发起者各自要承担哪些法律义务?
有媒体记者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实测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三大网络筹款平台,发现用虚假诊断证明及住院证明,就能轻松通过三家平台的身份证明审核、医疗证明审核,对外发起筹款求助,随后在三个平台上均顺利提现。对此,三家平台均表示,平台内部均设有审核部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核查项目的真实性。
6月1日中国之声记者拨打了爱心筹客服电话,以想要发起筹款为由进行咨询。客服人员表示,想要发起筹款需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爱心筹客服说:需要患者本人材料,正常发起的话,咱们是简单填写一下资料,就可以先把项目发起。在筹款过程中,资料是可以随时来进行补充的。材料包括身份的资料,未成年人需要提供一下他本人的出生证明,或者是户口的个人单页,医疗材料就是近三个月之内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者是住院病案首页或者是出院小结,又或者是让医院开一个病情介绍,这几个其中之一就可以,要盖上医院的公章。材料在提现之前提交就可以。
客服人员表示,在资料图片提交后,平台会进行相应的审核,根据材料与医院核实,但并非现场审核。水滴筹的客服则表示,对于项目发起者的资料审核,如果有必要会进行线下取证。
水滴筹客服说:在发起的筹款下面,您可以看到诊断证明,然后还有患者信息,我们这边都有审核,如果我们这边审核通过的话,它会显示绿色的,您可以查看一下。筹款需要提交相关材料,我们这边会对材料进行审核,必要的话会进行线下取证,审核流程这边是不能够透露的。
同时,水滴筹客服还表示,如果某一筹款项目在资料真实性上出现问题,平台会将捐款退还捐款人账户。
水滴筹客服说:对于他的病情,我们这边会有一个初期的审核,后续可以发起筹款,然后补充材料,如果案例有问题的话,随时会进行退款,会把所有捐款人的捐款退还到捐款人的账户。
而另一网络募捐平台轻松筹客服人员也表示,该平台分为线上审核和线下审核,但具体流程不方便透露。如果对于项目产生质疑,可以进行举报。
轻松筹客服说:现在是有很多办假证的,但如果存在办假证的,我们这边也会有审核,如果支持者对于这个项目有质疑的话,是可以进行举报的,我们这边会优先处理这个举报,举报不处理的话,他这个钱是提不到的,所以如果您对这个项目的真实性有质疑的话,您也可以看一下他的实名认证,还有他的一些审核信息,如果还是有质疑,您可以进行举报。
据了解,三家平台的信息认证资料包括患者身份认证、医疗诊断证明及收款方身份认证。对于这些资料虽然三家平台都有相应的审核机制,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网络上的确有大量不良商家兜售虚假诊断证明。对于平台而言,究竟如何核实这些资料的真实性,记者电话联系了轻松筹平台的运营方——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5月24号,民政部在官方网站上公示了第二批通过遴选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共9家平台入选。至此,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增至22家。数据显示,2017年首批互联网募捐平台合计募集善款超过25.8亿元人民币,捐赠次数超过62亿次。如此众多的网络募捐行为究竟该如何规范?
据了解,为规范网络筹款,民政部于2017年7月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其中规定,平台应明确告知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第二,平台应在公开募捐活动展示页面提供举报功能,并在接到举报后 5 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邮件或短信等方式对举报人进行反馈,并与相关方面沟通。若举报属实,应立即对活动进行下线处理。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我国现行的《慈善法》中并未对个人发起募捐的行为进行规制。而作为这类提供网络募捐服务的平台,也并未被赋予对于类似诊断证明等信息的审核义务,“法律上面没有强制要求他(平台)来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客观上讲,平台方可能也不具备核实这个真实性的能力。像这种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说家庭的困难,通过网络服务提供者来发布求助信息的,平台应当在显著的位置向公众来做风险的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那么真实性是要由这些信息的发布者来负责的,也就意味着说这些平台其实它没有一个法定的义务来审核这些个人所发布的信息是否是真实的。他的法定义务主要是在显著的位置做风险防范提示,当然还有一个法定义务,就是在涉及到资金时,平台应该对这些信息发布者的个人真实信息进行一个核实查验。”
而作为这些网络募捐的发起人,一旦使用发布虚假信息骗捐,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岳屾山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从民事上讲,它是一个欺诈行为,在刑事上来讲,它是一个诈骗行为。那欺诈行为的话,我们其实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方式来主张要求对方返还他所骗取钱财;当数额足够大了或者说影响比较恶劣的时候,可能公安机关就会介入,对他们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话其实就需要平台做好个人身份信息的审核。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规范网络募捐行为,需要多方努力。“我觉得在法律上面如果能够逐渐再出台一些规则,比如说募款行为的规则,这能更好地予以这个权利保障。但现在还没有出台法律的情况下,我觉得像这种平台可以把责任和求助者更加明确,当开始求助之前,就要把责任明晰下来,其实就是第一位的是强化谁做事谁负责,各负其责。第二位就是平台可以去规定我们有哪些信息,包括这些信息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内涵外延是不是界定得足够清楚?这样减少可以去钻的漏洞,这需要机制上、技术上去衔接去对接。”
记者:杨博宇